工信部等三部门“出手”约谈硅料企业 光伏产业将迎新变局?

      工信部网站10月9日消息,根据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以下简称“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有关要求,为深入引导光伏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三部门有关业务司局在组织开展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对接的基础上,近期集体约谈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业及行业机构,引导相关单位加强自律自查和规范管理。“这是相关部门注意到了近期光伏产业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硅料价格不断创新高,目前光伏行业的利润主要集中在中上游,特别是上游硅料行业,而下游行业不仅利润低甚至部分企业已经出现亏损现象。这对行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是不健康的。“光伏行业整体的发展长期向好,但产业链之间的收益不平衡,对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屈放表示,今年以来,硅料价格持续上涨,并传导至硅片和组件环节,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导致了行业发展不平衡。“目前硅料的价格在每吨30万元左右,相比去年初的每吨8万元左右,已经涨了几倍,而组件的价格也已经接近下游电站的底线。”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光伏行业内卷加剧,产业链供求失衡不仅影响全行业共赢,也为中国光伏高质量发展和出海竞争带来影响。“硅料的成本约为50元/公斤,最近成交价格涨到300元/公斤,过高的硅料价格传递到组件,目前组件价格已在2元/瓦上下。硅料价格过高,一方面下游电站安装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又吸引大量投资进入硅料行业,目前规划的产能是需求的两倍以上,严重过剩,造成社会资源极大的浪费。”兴储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继茂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zt1.jpg

      “尤其是集中式电站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祁海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上游价格的不断上涨,一些电站项目已经无法进行下去。如果硅料价格持续上涨,会对光伏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世江介绍,2021年,我国光伏制造端产值突破7500亿元,其中多晶硅、光伏组件产量分别连续11年、15年位居全球首位;光伏产品出口额超过28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十年,我国光伏发电的平均度电成本下降约70%,有力支撑了光伏发电进入平价无补贴阶段,为后续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应用市场持续扩大。“光伏板铺设在养殖场的屋顶上,不仅能发电,还能隔热降温。”今年5月,浙江温州泰顺县一鸣生态农业公司的“牧光互补”项目投运,公司负责人肖卫明算了笔账,光伏发电先满足自用,剩余的上网,每年不仅能省42万元电费,还能额外带来近18万元发电收益。这十年,分布式光伏加快发展、风光大基地快速推进。截至2021年底,我国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6亿千瓦。“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光伏+建筑’‘光伏+交通’‘光伏+农业农村’等场景将加速推广,为光伏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文章来自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