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扬子江光伏创新大会成功举行(转发)
光伏行业作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今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政策扶持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下,我国光伏产业已成为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引领者和推动者,发挥了全产业链集成制造规模优势,有力推动了全球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综合竞争实力不断提升,成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供应方式,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为促进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推广产业的优秀发展理念和优秀的光伏技术产品,由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主办、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承办的“首届扬子江光伏创新大会”在江苏无锡举行。本次大会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发展”为主题。
来自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金融专委会秘书长刘译阳,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委员范霁红,江阴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无锡市新能源产业科技镇长团团长沈乐,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舒桦,深圳市捷佳伟创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李时俊,一道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博士,国际太阳能学会副主席黄鸣,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赵为,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唐骏,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驰骋,苏州沃特维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总裁何培林,TÜV北德可再生能源高级副总裁、全球光伏运营中心总裁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须婷婷,双良集团董事、双良节能公司总经理刘振宇,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詹义强教授,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沈辉教授等来自专业机构、企业届代表、学术届代表约300人出席会议。国际能源网作为此次会议的独家合作媒体对会议全程进行了跟踪报道。
江阴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无锡市新能源产业科技镇长团团长沈乐在开幕致辞中强调,江阴被誉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当前全市正在全力打造以远景、双良、中建材浚鑫、协鑫、弘元绿能为龙头的“风光氢储”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同时江阴还集聚了一批光伏发电支架、金刚石切割线、晶硅电池纳米银浆涂料、太阳能跟踪回转装置等配套生产企业,产业集群的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和创新溢出效应日益显现。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业界精英畅所欲言,为江阴的光伏产业发展多作指点。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委员范霁红在致辞中对首届扬子江光伏创新大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光伏产业是未来支撑能源转型和新能源技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而长三角地区对于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的光伏技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我国能源转型之路任重道远,而未来对于光伏技术的提升还有很多新的要求。希望长三角国创中心与高校、企业界的朋友可以共同推动产业的进步,也希望各位嘉宾可以通过本次创新大会加强互动和交流,共同商讨产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委员范霁红。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沈辉在致辞中指出:创新发生在技术领域。江阴有创新的基础,明代徐霞客就提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号召拼搏并寻找真理。1912年10月19日,孙中山先生在江阴提出“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我认为,光伏人也要发出江阴的声音。创新中心自2022年成立以来,受到江阴市政府、无锡市政府,乃至光伏产业链的支持,我们也不负众望,在技术创新上已经提供多项贡献。我们希望这次会议能给光伏行业带来更多创新思维的火花。
全要素场景发电量评估实验室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后举行了河海大学与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良集团有限公司与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天合绿建(上海)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与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和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特种电池模组实验室”启动仪式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发表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能源转型”为题的主题报告。
李俊峰指出光伏产业的创新需要共享而不是一味地降低价格,共享才是市场之道,因为要解决发展中间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矛盾,需要共享。创新不再以降低价格为唯一的指标,安全、协调、共享也是光伏创新的体现。光伏需要体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和客户创造价值,为能源转型和发展创造价值。光伏还需要扩大圈子,和电力系统、经济行业相关人士去探讨未来的发展,因为光伏行业需要与各界共同努力,实现行业的科技化发展,为能源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圆桌对话二以“产业发展突破点”为主题,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分布式电源及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孙韵琳主持了此次对话。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舒桦,苏州沃特维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总裁何培林,TüV北德可再生能源高级副总裁、全球光伏运营中心总裁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须婷婷,晴天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陈莎,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应用研究所所长徐建美作为嘉宾围绕光伏产业发展如何突破展开讨论。
吕芳认为:我国已经连续17年光伏组件制造全球第一,连续11年光伏新增装机全球第一,连续9年累计装机全球第一。一方面是国内企业深感内卷严重,欧美国家因为“卷”不过我们,有些地区已经放弃研发和生产。对此,我们已经向国家提出了一些建议,尤其是针对低价竞争,国家可以有一些政策方面的动作,以将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和绿色属性作为竞标要件,而不是只以价格为竞标要件。
舒桦指出:目前光伏产业生态非常健康,我并不认为现在的过程是像以前一样在穿越一个周期。现在光伏是出于一个变革时代,要对传统制造进行告别,大家的竞争格局应该建立在这一认知基础之上,同时加强各方面创新,来保持企业竞争力。最重要是的开拓市场的思维方式要进行创新,要围绕着应用场景,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开发市场,创造市场。其次是企业要管控自己,主动削减老旧产能,学会壮士断腕。
何培林表示:苏州沃特维作为设备类企业,我们一直处于周期当中。设备企业首先要做的是工艺实现,在设备工艺实现的基础之上,为光伏企业带来增值。这一增值过程也包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所以创新对设备类企业来说是核心竞争力。
须婷婷强调:光伏每一项新技术刚出来的时候,都面临很大考验。比如N型单玻组件符合轻量化产品趋势,但是它的耐磨性和其他一些指标如何保证,就需要企业有仔细的评估。TüV能够给出足够且详细的实验室以及户外检测数据,能够为光伏企业和客户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我们提供给企业的并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证书,而是对新技术背后提效和可靠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竞争激烈的时代,每一家企业都应更爱惜自己的羽毛,TüV能够为企业的创新和开拓保驾护航。
陈莎认为:面对竞争和内卷,首先产业链条上所有的应用企业都应该合理规划预期。我认为今年还是要谨慎乐观。其次,面对市场要务实应对。
徐建美表示:作为研究者,我们团队针对BIPV的标准已经做了很多思考和研究,考虑其如何兼顾美观性和实用性。第二个方向是BIPV的轻量化标准如何制定。随着轻量化应用场景增多,这一研究方向要求更多的材料学研究和更精细的设计和检测。
本次创新论坛高潮迭起、先锐的观点激烈碰撞、先进的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层出不穷,众多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们在这里共襄盛举,共同探索着我国光伏产业科技发展的无限可能。与会者们对光伏产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大家相信,在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下,光伏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美好的未来。同时,他们也期待在通过参与此次大会,能与更多的同行和合作伙伴共同携手,共同推动我国光伏产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