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光伏的介绍

      水上光伏电站是指在水塘、水库、湖泊等在水上建设的光伏电站,根据项目地水深等情况,建设形式分为两种:一般水深小于3m 的采用打桩架高式安装,水深3m 以上的可以采用漂浮式安装系统。国内水上光伏电站以打桩架高式为主,但随着水上漂浮式技术的不断成熟,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建设成本不断降低。近年来水上漂浮式光伏发电项目成为光伏发电领域的新热点,装机容量呈现快速增长。打桩架高式的水上光伏电站一般建设在水深小于3m的水域。基础形式采用PHC 管桩加热镀锌钢支架的组合,桩顶高度大于洪水水位0.4m 以上,为方便船只通行,光伏组件下端离最高水位1m 以上,组件采用最佳倾角安装。一般采用排水、清淤、晾干场地后再打桩,或直接采用船舶打桩。主要电气设备都布置在道路两侧或岸边,升压站选址在岸上。



水上光伏可以节约用地:建立在水面上,不占用土地资源,可减少征地费用。提高发电量:水体对光伏组件有冷却效应,可以抑制组件表面温度上升,从而提高发电量。例如,据日本兵库县大型水上光伏电站实验对比分析,由于水面的冷却效果,电池板发电量增加约14%。这种光伏安装减少蒸发和藻类繁殖:理论上可减少水面蒸发量,抑制水中藻类繁殖,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运营维护方便:光伏电站建立在水中,可以减少灰尘对组件的污染,且方便组件清洗。光伏组件整齐排列在水面上,可以作为一项具有特色的景点,带来旅游效益。水上光伏应用农业与渔业结合:在农田和鱼塘附近的水域设置漂浮式水上光伏系统,可以实现农业和渔业的协同发展。城市景观:在城市的河道、湖泊等水域设置漂浮式水上光伏系统,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同时为城市提供新的景观。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漂浮式水上光伏的部署和应用将会更加广泛。这一领域可能的发展趋势包括,进一步优化光伏板的设计和浮体的性能,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通过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设计,降低漂浮式水上光伏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融合发展: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如风能、水能等)相结合,形成综合能源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国际合作与标准化:加强国际合作,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推动漂浮式水上光伏的全球发展。然而,漂浮式水上光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环境适应性、防雷防浪、运维管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科研机构和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


zt4.jpg